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

【南京日报】国家级文化品牌助力滁州“大跨越”

2017-09-15 13:46  来源: 南报网  作者: 网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   打印



 

 

中国农民歌会滁州演唱会上,众多农民歌手演绎歌曲《打工谣》。计成军摄

唱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

明天,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将在滁州市体育馆举行。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农民歌手将登上舞台,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市五度唱响,已经成为安徽省保留举办的三大重大节庆活动项目之一,成为发源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专为亿万农民打造的国家级公共文化品牌。农歌会以她独特的方式扬名滁州、推介滁州,提升了滁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有力地助推了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见证近10年滁州人居环境、文化建设等民生发展“大跨越”。

助力“大跨越”之一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明天,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将在滁州激情放歌,这既是一件全民同欢的文化盛事,又是对滁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就辉煌的有力注解。

自2008年第一届农歌会举办以来,滁州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6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由520亿元增长到1423亿元,财政收入由55.61亿元增长到256.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66.18亿元增长到642亿元。

位次实现大提升。2008年,滁州市各项经济指标,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位次均位居安徽省中等偏后水平。2016年,滁州市各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动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新增贷款、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项指标增速均居安徽前5位。

结构实现大优化。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4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6家,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两连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91家、居安徽省第4位,安徽康佳成为全市首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华塑一期、猎豹汽车、长电科技、养元饮品等一批项目投产达产,博西华家电产业园、立讯精密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家电获批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助力“大跨越”之二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农歌会吸引了众多外投资客商汇聚滁州,成为提升美誉度的城市名片。2008年到2016年这8年来,滁州借助农歌会平台,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构建宜人宜居环境。

绿化方面,新建了花博园、南湖公园二三四期、清流河公园、龙蟠河公园、菱溪湖公园等20多个公园绿地供市民游玩赏憩;新建了16公里“绿色大走廊”分布在公园周围让市民们享受慢生活深;南湖实现水系相连,内城河、清流河二期成为新的景观带;琅琊山实施景区提升、山体复绿工程。

配套方面,新增苏宁广场、1912商业街区、99广场、乐彩城等商业综合体;西涧路贯通南北,洪武路、世纪大道连接东西;京沪高铁滁州站、定远站投入运营,徐明、滁马等4条高速建成通车,宿扬、滁淮等4条高速在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2位,年吞吐量为178万吨的滁州港正式开港。

助力“大跨越”之三 做好文化惠民大文章

以农歌会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效益凸显,滁州市以标准化、规范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在文化惠民上做好“大文章”。

滁州市文化馆新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加快建设。新建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一体化服务体系,天长市获批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定远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

在打造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打造一批公共文化品牌。中国农民歌会、全椒县“正月十六走太平”、“正月初九琅琊山庙会”等日渐成为滁州一张叫得响的对外名片。

助力“大跨越”之四 民生改善持续发力

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文化大繁荣,借着农歌会的东风,民生也带来了大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教育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化程度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方面,优化整合市直医疗机构,扩大与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作共享,市域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3元;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286元、10956元,增速位居安徽省前列。

通讯员 朱慧琳 黄菊 

记者 许见梅

  热   词